会议专题

基于对甲苯磺酸掺杂的聚吡咯-锌二次电池的性能研究

以对甲苯磺酸(p-TSA)为掺杂剂兼作软模板,三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纳米纤维状导电聚吡咯(PPy-p-TSA)。采用FTIR、EDX和SEM对PPy-p-TSA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四端法测量导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SA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胶束为纤维状的聚吡咯合成提供软模板作用并能有效地对聚吡咯进行掺杂,PPy-p-TSA纤维直径约为200—300nm,样品的电导率为12.5S/cm。进一步将氯化锌(2M)、氯化铵(0.5M)的混合水溶液作为电池的电解液,分别以PPy-p-TSA为正极材料,锌为负极材料组装成二次电池。在10.4mA cm-2的电流密度条件下进行恒定电流充放电实验,该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58.6 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下降为45.4mAh/g,库仑效率均在97%以上。经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电化学性能测试,基于对甲苯磺酸掺杂的聚吡咯电极具有良好的掺杂-脱掺杂可逆性及电化学活性,是一种理想的锌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

聚吡咯 对甲苯磺酸 锌二次电池 掺杂

何文斌 安淑展 谢志春 顾大伟 沈临江

南京工业大学 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国内会议

2009中国材料研讨会

苏州

中文

51-58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