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叙事样式在同一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以包公“勘双钉”故事系列为例
同一母题之下的系列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母题可以“孳乳”出一系列的故事,而这一系列的故事在其流传过程中又可以“转化”出不同的叙事样式;这样的“转化”往往以“捏合”为主要手段,而“捏合”又不是随便的“编造”,它必须与特定的叙事样式相适应;所“捏合”出来的故事必定被特定的叙事样式“格式化”.于是,同一个故事被一次一次地“格式化”,就产生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叙事样式。不同叙事样式的故事尽管来自同—个“祖宗”,由于编故事的人谙熟叙事样式在同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各有不同的面貌,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这是同一个“故事”可以生生不息的奥秘。
包公故事 孳乳 捏合 叙事样式 转化机制
董上德
中山大学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708-714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