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破体为文”之先声——汉魏六朝俳谐文的文体特征及意蕴
俳谐文兴盛于汉魏六朝时期,其文体特征主要有二:—是“破体为文”,即打破某—体裁的内容与形式的要求,在破坏此一文体的基础上,达到它寓谐于庄的审美效果.俳谐文并非完全是“空戏滑稽”,它们通过破体,借势、借力,达到寄寓社会批判和嘲讽的目的.汉魏六朝俳谐文对于后世破体为文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了唐宋以降破体为文的先声.二是“以俗为雅”,—方面俳谐文在俗谑中有所雅寓,另一方面也强调对文学性的追求.俳谐文“以俗为雅”,从其文体发展过程来看,是为了寻求更大的生存合法性;从文学策略上来说,是为了达到新奇的效果。俳谐大都是游戏性地模仿其他文体,与巴赫金提出的“讽拟体”十分相似.
俳谐文 破体为文 以俗为雅 文体特征 意蕴
陈玉强
中山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88-93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