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的历史意义
中国具有悠久的以人为终极关切的哲学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奠定于先秦时期。在中国哲学史这一学科的真正成熟的标志性奠基之作《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先生曾列有一题为“人之发现”的专节,析论孔子之前及同时的相关思想。其后,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试稿中,他进而指出;“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人的发现’时期,就是说,与‘天命’和鬼神比较起,‘人’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认为人应该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此论极具启发意义.实则西周初叶以降,中国的思想文化即开始进入到一个堪称“人的发现”的时代,春秋以后,先民赓续光而大之,至孔子则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有鉴乎此,笔者不揣谫陋,谨在前人及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这一“人的发现”的视域,对孔子仁学思想的历史意义,再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王新春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81-285
2008-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