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儒家仁愛思想的落實--董仲舒「仁義法」的政治理念與道德實踐

代表先秦儒学之孔、孟、荀三家,都重视、并且阐述作为道德价值的”仁义”观;例如:孔子以”仁”为人生至道,由己及人,表现为”仁爱”的情怀,在《论语》中多有抒发,”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除了推己及人,审辨好恶的仁心,孔子论”仁”,亦有就实际行为而发者,例如:回答颜洲问仁,孔子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懂”(<颜渊>)这行为,作为”仁-克己复礼”的细目,使我们看到:以”仁”作为”具体化化行为”时,依连与否,实际上与”礼”互为表里。

楊濟襄

台灣·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

国内会议

2008·国际儒学论坛

北京

中文

319-332

2008-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