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有源噪声控制在自然通风窗中的实验研究

既能保证正常通风,又能有效降低室外噪声的通风隔声窗户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Nishimura等建立了一个窗扉式隔声窗的理论模型,并研究了入声口和出声口的最佳位置和入声口与窗扉截面的面积比对降噪的影响。Kang等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通风隔声窗。这种窗户由两扇开口错置的窗户构成,以此来构建通风路径且隔断直达声,沿着通风路径铺设透明的微穿孔吸声材料。实验表明,在良好的配置情况下,500Hz到8KHz频段内的噪声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其降噪效果与单层窗户完全密闭时的降噪效果相当,但是它在低频几乎没有降噪效果。有源噪声控制技术(ANC)已经被证明能有效地控制低频噪声。Jakob等将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应用在密闭的双层隔声窗户中,在低频取得了7dB左右的额外降噪量。其缺点是由于这种窗户是密闭的,不能给室内提供自然通风。本研究将在Kang”2”等的基础上,将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应用于通风隔声窗户中,以达到在降低低频噪声的同时,又能满足自然通风。

有源噪声控制 自然通风窗 理论模型

黄华华 邱小军 康健

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南京,210093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谢菲尔德,S10 1FL

国内会议

2010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2

2010-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