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上P-糖蛋白对马钱子碱跨屏障转运的影响
目的:考察马钱子碱的P-糖蛋白(P-gp)底物特性,探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BBB)上P-gp对马钱子碱跨屏障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同种属原代培养的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As)共培养的方法,建立体外BBB模型。考察马钱子碱的双向跨膜转运特性,比较P-gp功能改变前后马钱子碱转运的差异。计算表观通透系数Papp和外排率ER。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和As的形态学观察和特异性因子鉴定结果良好。体外BBB模型在形态学、紧密连接、电阻值、小分子及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屏障特性。体外亲和力试验中,马钱子碱浓度与其所诱导的P-gp ATPase活性呈现非线性关系,维拉帕米和马钱子碱的Vmax/Km值分别为2.9和1.6。马钱子碱跨BBB转运试验结果显示:未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时,低、中、高浓度马钱子碱脑内侧-血液侧转运强于血液侧-脑内侧转运(P<0.05),ER值分别为1.32、1.56和1.54;加入维拉帕米之后,低、中、高浓度的马钱子碱ER值均减小,与未加维拉帕米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利用同种属BMEC与As共培养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简便可行的SD大鼠体外BBB模型。马钱子碱具有中等强度的P-gp底物特性,P-gp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马钱子碱在体外BBB的转运。
马钱子碱 体外血脑屏障 P-糖蛋白 跨屏障转运 动物模型
许丹华 颜苗 李焕德 刘艳文
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 临床药学研究室,长沙 410011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义乌医院,义乌 322000 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 临床药学研究室,长沙 410011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11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