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日、欧、美四国药典及Hoffmann理论模型中家兔热原检查法结果判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中、日、欧、美四国药典和Hoffmann理论模型中的热原检查结果判断方式对同一供试品结果判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既科学简便、减少重复,又符合3R理论的热原检查判断标准。 方法:将879批总计2637只家兔热原检查初试原始实验数据分别用四国药典以及Hoffmann理论模型进行结果判断,汇总各判定结果批数。然后以CHPIII结果判定为参照,与其他各判断方式的判定结果进行一致性和差异性检验,同时对各种判断方式的结果进行诊断指标的比较分析。 结果:以CHPIII的结果判定为参照,(1)在一致性部分的比较上,CHPIII与JPXIV的判断方式非常吻合(>0.98);而与其他几种判断方式相关性一般(在0.5~0.7范围内);在差异部分的比较上,CHPIII除与JPXIV的判断方式没有显著差异外,与其他几种判断方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2)因USP32在对供试品合格的判定标准上高于CHPIII,故其在检测可疑供试品的能力上要强于CHPIII。而JPXV的判断方式在对可疑供试品的判定能力上与CHPIII相比较差异最大。(3)两个理论模型的判断结果在本实验中几乎一致,且需重复的批次均高于EP6.0及JP,而显著低于USP32。(4)随着总体可疑率的降低,在对可疑供试品预测率不变的情况下,JPXV对合格供试品的预测能力提升的最快(8.8%,达到94%)。 结论:(1)判断方式的不同可能是导致热原检查结果不一致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应形成全球统一的判定标准;(2)结合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实验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热原检查法使用组内升温总和阈值判断法要优于单只升温阈值判断法;(3)在现代GMP生产条件下,热原总体可疑率低于10%的情况下,JPXV的判断方式具有明显优势。此外,我们提出了一个可减少重复与动物使用量的新的结果判定标准,以提高热原检测的准确性!

Hoffmann理论模型 热原检查法 药典 结果判定 判断方式

杜颖 李秀记 谭德讲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 100050

国内会议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天津

中文

1-21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