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GLP-2促进移植小肠吸收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恢复

小肠移植是治疗不可逆肠衰竭的根本有效办法,但是排斥、感染、保存、再灌注损伤、移植肠去神经、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移植肠损伤妨碍了小肠移植的效果。随着排斥免疫和抗排斥药物研究的深入,目前移植排斥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步。功能恢复是小肠移植的重点研究方向,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术后移植肠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小肠移植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是新近发现的肠上皮生长因子,与以往发现的生长因子不同,GLP-2的作用具有肠道特异性,且促生长作用更强。GLP-2对非移植肠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P-2)对大鼠原位移植小肠上皮的增殖和超微结构的修复的影响。 方法:7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小肠移植组(n=30),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n=30),假手术组(n=15)。小肠移植采用改良的kort法行二步法大鼠原位小肠移植。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小肠移植后经GLP-2处理,250μg/kg,2 次/d皮下注射,连续给3d。假手术组和小肠移植组分别给相应体积的0.01mol/L PBS。术后2周行肠粘膜组织病理学HE染色,透射电镜检查。术后2周行肠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别于2周、4周、8周检测血浆白蛋白水平,移植肠功能酶(Na+, K+-ATP酶、双糖酶)活性,移植小肠对木糖的吸收。 结果:组织学观察术后2周GLP-2组肠粘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移植组。电镜观察GLP-2组微绒毛整齐,单位横断面上的微绒毛数目较多,且较长,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线粒体和细胞核形态正常,小肠移植组微绒毛排列紊乱、高度明显低于GLP-2组,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部分线粒体程空泡状变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边集呈凋亡征象。原位移植组,木糖的吸收在2周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小肠功能酶活性在2周下降明显,4周时双糖酶的功能恢复正常,8周时Na+-K+ATP酶也接近正常;GLP-2组,木糖吸收和双糖酶的活性在2周时恢复正常,4周时Na+-K+ATP酶恢复正常。 结论:外源性GLP-2促进大鼠原位移植小肠吸收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恢复。

胰高血糖素样肽-2 小肠移植 吸收功能 电镜观察 超微结构

伍远航 尚健 关莉莉 吴琼 袁博 王立明 罗福文 贾玉洁 朱亮 宫德正 邹原 吴云红 王亚辰 汪冰 温静 苏剑瑶

大连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大连医科大学 器官移植中心 大连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教研室 大连医科大学 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学院

国内会议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天津

中文

1-9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