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石家庄暴雪天气过程分析研究
本文对2009年11月9~12日石家庄特大暴雪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与高空西来槽、河套地区南部南支槽以及中低空切变有着密切联系;高低空急流的较好配合有利于暴雪区内上升运动的加强,上升区始终位于高空偏西急流右侧的辐散区内以及低空西南急流出口区左前部的辐合区内.在此次石家庄暴雪中,700hPa急流对其影响更大,且700hPa北支西北急流对暴雪的增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升运动与正涡度区相对应,垂直上升最强区与正涡度中心相吻合,石家庄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于低层暖湿气流聚集后的向上输送及能量的释放有重要作用,使得强降雪得以发展和维持;上升运动与湿度场的配合对暴雪的发生及加强至关重要.10日石家庄上空自地面至200hPa维持一相对湿度为90%的高湿柱,11日600~200hPa高空干区的出现,抑制了降雪的强度;西南气流带来的南方暖湿气流及东北回流带来的渤海湾高湿大气是这次大暴雪的能量及水汽源地,并得以在山西河北南部聚集,从而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次暴雪过程中,Qq提前一天对石家庄暴雪进行预报,其辐合带分布特征与降水区分布基本相似,Qq场辐合强度大的地方对应降水大,低层Qq负值中心区与暴雨区对应较好.
暴雪过程 环流形势 非地转湿Q矢量 天气预报 Qq场辐合强度
刘家峻 于江龙 梅娜 刘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3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