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上旬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的诊断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了2009年1月30-2月10日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发生的特点、性质及环流背景,并进行了水汽、动力等条件的诊断分析,还简要对比分析了该过程与2008年1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过程的差异.此次雾的性质主要为辐射雾,每日早晨5-8点最严重,整个过程分3个阶段:较严重的几天分别为1月31日、2月1、5、10日.此次雾发生在一定的环流背景下,中高纬处于纬向型环流形势,西风气流平直,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华东地区基本上处于地面高压内的均压场控制下,气压梯度力小,近地面风速小,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物理量分布很好地诠释了此次雾的发生条件:地面风速维持在1-3m/s、低层辐散、负涡度及垂直上升运动弱是形成雾的动力条件;底层相对湿度大、温度露点差小与对流层中层相对较干的配置构成此次雾发生的水汽条件;低层逆温层的存在和大气层结稳定构成了不稳定条件.此次雾过程与2008年1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过程存在明显差异.
大范围持续雾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低层逆温层 华东地区
张恒德 乔林 饶晓琴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2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