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厦门2009年两次强对流天气触发机制分析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4月13日和6月13日出现在厦门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平流侵入对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起主要触发作用.θse的倾斜锋区容易出现涡度的倾斜发展,使得对流层中层存在大量的潜热释放,同时有利于中层位涡的下传,从而对强对流区低空涡度的发展和维持起了重要贡献,有利于雷暴的发展和维持.伴随冰雹发生的情况下,存在上干的下暖湿的垂直分布结构.而无伴随冰雹的情况,主要是冷暖平流从东西交汇造成强的垂直对流;有强冰雹发生对流天气发生△θse负值区绝对值要明显高于有无冰雹发生对流天气;无伴随冰雹天气的强对流天气的θse上层小,低层大,伴随冰雹天气的强对流则是低空暖湿,中高层干冷,高层相对暖湿的结构;两次过程的垂直环流的分布均表明强盛的气流在强对流发生区汇流,但是伴随冰雹的强对流环流结构相对单一强降水的环流结构更为复杂.

冰雹天气 短时强降水 温度平流 垂直环流 强对流天气 触发机制

陈德花 郑秀云 蚁志鸿 吕文惠

厦门市气象局,厦门,361012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运控中心气象处,厦门,361012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