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0年6月初广西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学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广西2010年5月31日-6月2日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事实,主要结论如下:(1)、这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由500hPa高原东南部浅槽波动东移,诱发中低层700hPa和850hPa低涡发展,从桂西北进入广西,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整个广西;同时,位于河套到华北地区的高压,其底部从海上回流的冷空气,使得中低层在江南北部到华南东部维持偏东气流,与孟湾到中南半岛的西南气流在贵州东部到湖南一带形成稳定的暖式切变,广西受气流波动的影响在中部也存在暖式切变线系统.这些系统的有利配置,加强了广西区域的能量和水汽的聚集,触发了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造成了强降水的发生.当低涡切变位于高原南部小槽槽前时,其呈准静止在桂北到桂中维持12小时,给当地带来了罕见的暴雨灾害(2)、地面风场分析表明,1日02时~11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在都安~来宾维持,使得对流系统不断发展是造成河池南部、来宾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3)、地面雨带的分布特征,与系统的生消、发展、移动密切相关,广西中北部-东部贺州的强雨带主要发生在31日的20-6月1日11时,桂东南的雨带则主要出现在1日20时-2日08时,特大暴雨中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其水平尺度小于150km,.来宾特大暴雨是由多个雨团形成的,其不同的时段,降水的类型不同,第一次强降水为暖区暴雨,第二、三次为切变线系统降水.(4)、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分析显示:暴雨主要由MCS的生成发展引发,MCS内部不断激发出多个中γ尺度的对流系统强烈发展,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云体中部或后部TBB梯度密集处.发展旺盛的对流单体主要在强回波区的南部生成,这些单体的持续强盛,造成了来宾特大暴雨区.雷达VWP资料再现了系统的演变:中层先于高层转为西北风,干冷气流先在中层入侵,然后上传到高层,这与700在贵州诱生低涡南部延伸小槽东移影响广西中西部地区有关.(5)、热力和动力条件诊断分析表明:暴雨中心的垂直环流结构非常深厚,相对涡度柱暴雨发生过程明显抬升,水汽辐合增强,上升运动的加强使低层能量和水汽的往上输送,高层强辐散区的增强,加强产生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

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天气学特征 广西地区

黄明策 李江南 孙莹 赵金彪 农孟松 祁丽燕

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 中山大学,广州,510275 桂林市气象局,桂林,541001 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南宁,530022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3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