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一次强对流暴雨的湿位涡分析
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加密站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间隔6h),对2009年6月8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华北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湿位涡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这次暴雨的形成机制,是一次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均存在,以对流不稳定为主的暴雨天气过程.(2)湿位涡的分布对强对流暴雨的发生、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在850hPa等压面上,MPV以及MPV1、MPV2的分布与强对流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发生在在MPV、MPV1、MPV1的零值附近的正负过渡带内,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相结合的区域.(3)对流层高层600hPa以上湿位涡正压项(MPV1)正的大值区与对流层低层的负值中心,正负值区垂直迭加的区域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高层的正的高值位涡的下传有利于气旋性涡度的发展,低层的负值区有利于对流的发展.这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暴雨的产生.(4)θse的等值线接近垂直的地区非常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增长,有利于强降水发生.θse和MPV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解释强对流暴雨的发生机制,确定强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对流的发生时间.
强对流暴雨 湿位涡 诊断分析 天气过程
高万泉 周伟灿 李玉娥
保定市气象局,保定,071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保定市气象局,保定,071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