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河北强降雪天气物理量与云图分析
利用Micaps、FY-2C、物理量场剖面及海岛自动站等同步资料,对2009年11月8-12日发生在河北区域性大暴雪高影响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分析大暴雪成因为3个不同时空尺度系统影响所致:8日降雨与强锋区弱切变南压及前期大雾抬升有关;9-10日暴雪是在超天气尺度锋区的特定环流背景下,不同层面的温、湿场的”三支”气流辐合区恰好覆盖太行山区东部;11-12日中-大雪为环流快速调整后新生低槽东移所致;物理量诊断分析:9-10日石家庄地区强降雪时段850hpa以下为下沉气流即升压降雪,渤海至太行山区偏东风-u分量和比湿大值区从8日持续到10日;11-12日新一轮低值系统垂直速度大值区中心为-10.0hpa/H,12小时后倾45°,中心值为-7.0hpa/H,明显系统降雪时比湿中心高度达600hPa,移到河北东部降雪时高度回落到700hpa与850hpa的高比湿区形成上下叠加的形式,并随着系统快速东移入海,到20时河套冷空气已进入太行山区西部降雪逐渐停止,低值系统迅速东移华北东部出现中-大雪天气.逐小时卫星监测TBB资料分析表明暴雪中心多次出现-68~-72℃中尺度象元质心与暴雨中尺度系统一些特征相似,强降雪时段云区强度少变出现准静止状态降雪量达到峰值;9日20时在北京地区出现降雪天气,10日08时降雪云系减弱东移;石家庄地区为10日02时以后转为降雪天气,影响系统有明显区别为河套700hpa暖湿气流携带中尺度云团向东北方向发展,与其相配合的是来自黄渤海地区950-850hpa低层湿平流向太行山区辐合,500hpa为偏西干冷平流,降雪云系已迅速发展成次天气尺度系统,呈带状纬向型分布,石家庄上游TBB中尺度象元有-44℃增强到-73℃,达到夏季暴雨的云图特征值,随着3层辐合气流的相持,10日8-18时云系强度少变出现准静止状态降雪量达到峰值,20时以后云区略有减弱TBB中尺度象元由-61将到-37但降雪依然持续.华北西部降雪前海区大于16m·s-1偏东风维持时间大于18小时,950hpa以下渤海中心区域主导风向水汽输送对强降雪落区动态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相对不同地区衍生的灾害性天气与持续降雪、持续低温及地形有关.
垂直速度 海区东风分量 TBB中尺度值 强降雪天气
李延江 杨晓亮 曹秀芝
秦皇岛气象台 066000 河北省气象台 05002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1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