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NCEP再分析一次秋季罕见暴雪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9年11月10~12日石家庄地区出现的一次历史同期罕见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属典型的东北回流型降雪,地面从贝加尔湖南下冷高压与河套低压倒槽、700hPa暖式切变线、500hPa高空槽是主要影响系统.(2)925hPa存在的超低空东北风急流是暴雪的启动机制.低空西南急流与超低空东北风急流耦合,为此次暴雪提供水汽和热量输送的同时也加强了抬升运动.(3)”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以及强劲的上升运动是暴雪的动力条件.暴雪强度最大时段对应着上升运动的强盛发展阶段,而当上升运动扩展到几乎整层时,暴雪只是维持,却并非是最强阶段,这对降雪强度预报有一定启示.(4)暴雪期间整个中低空均为水汽辐合,700hPa为水汽辐合中心,中心最大值为-16g·(s·cm2·hPa)-1,水汽辐合最高时扩展到了高空500hPa以上,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此次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从比湿平流和比湿的垂直输送来看,暴雪发生前12小时至暴雪持续期间,水汽局地变化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暴雪发生前12小时内,水汽的垂直输送导致局地比湿显著增大,这可以提前12小时通过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得到,为提高预报、预警能力打下基础.(5)暴雪开始阶段云水含量的时空演变,一方面显示了水汽的迅速增加与爬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由于对地形作用未涉及,仅从云水含量的时空演变作出了初步推断,但是,各家数值预报对本次天气过程均得出了一致的降水预报结论,而量级与实况有很大出入,主观认为系石家庄特殊的地形特点所致,故地形对暴雪的增幅作用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6)从温度指标来看,850hPa温度低于700hPa,在850hPa形成一冷空气垫,有利于水汽经过此层时被凝华成固态水;逆温层提前24小时出现,而且,在暴雪最强时段内,两层温差始终保持在5℃以上,这些对暴雪预报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秋季暴雪 东北回流 上升运动 水汽条件 温度指标 天气学诊断

阎访 李宝莉 张玉凤

河北省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8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