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8年初湖北省雨雪冰冻灾害的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此次雨雪冰冻灾害范围广、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受灾人口过亿,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多亿元,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贵州等省灾情尤其严重.关于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科学问题,国内外已做了许多研究.概括起来,有6个方面的内容:(1)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强调了LaNi?a事件和北极涛动(AO)异常活跃以及相关的中东高空急流加强与向东南传播的重要性;(2)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历史记录的比较,评估了这次灾害在不同区域和地点的严重程度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破记录情况);(3)灾害的大尺度环流与天气过程,着重分析了灾害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与四次冷空气的东移和南侵过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南支槽的作用,水汽输送的状况等,强调了欧亚大尺度环流的异常稳定形势下西来冷空气不断地与南来暖湿气流在长江流域和华南交汇的过程;(4)冻雨和暴雨形成的天气和微物理条件,尤其强调了近地面层冷空气层与其上暖层(逆温层)或融化层对冻雨形成的作用.破记录暴雪的发生与西南气流沿锋区持续地爬升有密切的关系;(5)致灾原因和影响的范围与程度.重点研究了对南方电网、交通、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对电网和输电设施的影响更为引起关注;(6)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中长期预报和预警问题.根据预报的检验和评估,这次灾害的短期预报(1-5d)是很准确的,对4次过程皆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但对更长时期的预报(15-30d)尚缺少办法和必要的预警,由于这个时效的预报超过了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可预报上限(2周左右),目前尚难解决,需要通过今后的加强研究逐步建立起次季节(subseasonal)预报和预警系统.本文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资料和2008年逐日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研究了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天气气候背景.结果表明:(1)2007年秋季至2008年1月,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出现大范围海温异常偏低;(2)500hPa东亚地区维持一槽一脊形势,南支槽活跃,副高加强西伸北跳,850hPa切变线在桂、滇、湘交界处维持摆动,致使湖北上空冷暖空气交汇辐合.

湖北省 雨雪冰冻灾害 气候背景 天气过程 大尺度环流

张力文 柳戊弼 杨芙蓉 王海燕

武汉市气象台,武汉,430040 襄樊市气象台,441021 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0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