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宿迁地区一次罕见的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8年4月19-20日宿迁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环境场条件以及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高空西风槽加深发展后与南支槽叠加,西南急流强盛,中低层暖性切变维持、低涡东移以及地面倒槽发展的条件下发生的,且暴雨落区位于西风槽前、切变线和西南急流之间;低层辐合与正涡度、高层辐散与负涡度,形成的”抽吸效应”,加强了中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动力条件;前期θse能量锋和能量舌使宿迁地区的θse迅速增加,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热力条件;强大的西南急流携南海水汽输送至暴雨区以及水汽通量的辐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水汽条件;强回波带的走向与移向基本一致,形成”列车效应”,使得强回波带在特定区域内相对维持时间较长,在是我市出现大暴雨的直接原因.
春季大暴雨 西风槽 多普勒雷达 过程诊断
沈伟 徐虹 丘文先 徐春阳 张莹 赵燕华
江苏宿迁市气象局,江苏宿迁,223800 自贡市气象局,四川自贡,643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