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区3.19沙尘暴过程分析
2010年3月19日,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了近几年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19日05时由蒙古国西部起沙,19日08时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加强,部分地区形成黑风暴,19日20时沙尘天气到达河北、山西地区,20日08时沙尘暴(浮尘)天气到达黄河下游地区(如图1).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是在一定的天气背景下,下垫面前期强烈增温,导致地表热力不稳定,冷锋过境时,地面受到高空动量下传及冷锋后偏北大风推动而起沙.起沙之后,地面冷高压系统强度稳定少变,地面冷锋锋面坡度陡峭,沙尘天气随冷锋移动横扫中国华北、华中地区.沙尘暴天气与天气系统的发展、移动有密切关系.内蒙古中西部沙漠和荒漠化地区是我国沙尘暴的一个重要的沙源地.3.19沙尘暴、黑风暴天气过程,是在一定的天气背景下,近地面前期强烈增温,导致地表热力不稳定,冷锋过境时,受到冷锋后偏北大风推动而起沙.利用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对3.19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沙尘暴天气过程中,天气系统强度维持少变,但下游测站的恶劣天气现象明显不如内蒙古强烈,说明内蒙古沙尘源作用对下游省份影响显著.二、中高层的冷平流促发了锋面次级环流,锋面次级环流在加大地面风力的同时,也引导地面冷锋向南移动.在冷锋移动过程中,锋后冷高压先加强后减弱,但高压前沿冷锋一直处于等温线增密状态,主要与锋面对西风的增强有关.三、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处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即急流出口区下沉支区域,下沉支落在地面冷锋后,引起大风、降温、湿度剧变,从而加强了沙尘暴天气.地面冷锋与高空急流下沉支叠置,对内蒙古中西部地面大风加强作用显著.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为地面冷锋移动、冷锋后地面大风加强提供了能量.四、干旱、半干旱区地面热力属性差,在沙尘暴形成前期,近地面层增温时间长,导致地表热力不稳定,当受到冷平流的触发,产生深厚的对流,沙尘暴出现并逐渐加强、扩展.
干旱地区 沙尘暴 冷锋 高空急流 不稳定层结 过程分析
宋桂英 李彰俊 姜学恭 韩经纬 姬雅
内蒙古气象台,呼和浩特,010051 内蒙古气象局,呼和浩特,010051 内蒙古科技服务中心,呼和浩特,01005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