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发生在鲁南枣庄区域内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强降雨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热带海洋气团中,θse850高值区(>337oK),相应变化具有指示意义.暴雨产生在强对流天气中的高温、高湿区域,高温、高湿是产生对流性天气的最本质的要素,不稳定度指标并非总是很直接地反映高温、高湿的变化,假相当位温θse的高值区域往往直接代表着高温、高湿位势不稳定的区域,而这个区域对暴雨的形成最为有利.低层涡旋的加强基本是和暴雨同步的,因此,预报暴雨要加强对低层涡旋的分析.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做暴雨预报时,要考虑其降水中心落区的偏差.其二,降水量级的预报要防止被数值预报的量级上限所暗示,以免造成预报量级的偏小.数值预报的起报点越近,预报效果越好,因此尽快获得08时(北京时)起报的各类数值预报尤为重要.

暴雨 强对流 高温高湿 数值预报偏差 天气过程 成因分析

刘建清 田忠明 朱天征

枣庄市气象局,山东枣庄,27780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0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