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一次初冬寒潮天气的降水相态分析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T639资料,对2009年11月东营地区一次初冬寒潮天气背景下的降水环流背景及降水相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冷空气路径偏西时,东营地区降温缓慢,加之低层东北风将渤海的相对暖气流吹至内陆地区,导致北部沿海地区不易出现降雪.通过分析出现不同降水相态的相邻地区空中和地面温度场发现:0℃层高度在边界层内高度,可以导致降水性质的不同;0℃层高度的变化,可以作为降水相态变化的依据;地面气温和低空温度,可以作为判断降水相态的依据.综合近年来东营市出现雨雪转换的天气个例,得到了降水相态的预报方法和雨雪转换的气象指标.(1)仅凭气温偏低或偏高的气候背景,并不能判定降水相态.(2)冷空气的路径是判断空中温度变化的依据.(3)低空温度平流对于气温变化起到决定作用,从而影响降水相态.(4)地面气温在2℃以上、1000hPa温度在0℃以上、925hPa温度在-2℃以上、850hpa温度在-4℃以上,是判断降雨出现依据.(5)出现雨夹雪时地面气温在0~3℃之间,1000hPa温度在-1~2℃之间.是否出现雨夹雪,与地面及低空温度场相关性较好.(6)地面气温在2℃以下、1000hPa温度在1℃以下、925hPa温度在-2℃以下、850hpa温度在-4℃以下,是判断降雪出现依据.同时,空中温度0℃层在950hPa以下也是出现降雪的标准,可以利用T639资料绘制温度场的时间高度剖面图,结合天气雷达的零度层亮带作为判断降水相态变化的辅助手段.
初冬寒潮天气 降水相态 环流背景 气象指标
张立 王晖 张志鹏
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257091 山东省气象局,25709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