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山西强对流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本文根据山西省108个气象台站45年(1959~2003年)4~10月的暴雨日降水资料,对近50年山西省各类强对流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山西境内强对流暴雨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自1979年以来强对流暴雨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强对流暴雨增势明显,而强对流大暴雨和强对流致灾暴雨年际间变化特征不明显.各种类型强对流暴雨发生的时间和结束时间不尽相同.强对流暴雨过程,约有47.5%的暴雨日集中在A类暴雨中,35.4%集中在B类暴雨中,C类占17.1%.强对流局地暴雨发生的概率最大,为62.4%,区域暴雨发生的概率次之,为21.2%,大范围暴雨发生的概率最小,为16.4%.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局地暴雨呈上升趋势,从4.6天/年上升到7.5天/年,区域暴雨先是从60年代的2.8天/年到80年代下降到1.8天/年,90年代又升到2.1天/年,大范围暴雨在60年代平均每年1.4天,70年代至上世纪末维持平均每年1.7天的水平.强对流暴雨地域特征明显,表现出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多于盆地的气候特征.境内太行山脉、吕梁山脉以及太岳山和中条山对暴雨的形成发展促进作用极为显著.A类强对流暴雨总日数有多个高暴雨日中心及少暴雨日中心,山西境内雁行排列的中北部大同盆地、忻定盆地以及太原盆地A类对流暴雨相对偏少,基本为2-4天,吕梁山西麓的迎风坡山地强对流A类暴雨日较多,强对流暴雨A类暴雨日数为4-8天,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强对流A类暴雨发生日数最多,为8-15天;强对流B类和C类暴雨的地理分布特征同A类有所差异,局地地形地势影响更加显著,其中B类强对流暴雨高频区主要集中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区及中条山南部地区,高值中心较A类暴雨高值中心北移;东部强对流大暴雨出现天数高值中心较A类暴雨中心北移,最高值在太行山东麓海拔较高的平顺县和和顺县,海拔高度均在1000米以上;C类强对流暴雨总日数高频区位于晋城市中部的低山丘陵区,较前两种强对流暴雨,其中心向低山地带移动.强对流暴雨日数长期变化呈微弱的上升趋势,趋势变率0.0518天/a.强对流局地暴雨呈正趋势变化,趋势系数为0.41,通过0.01显著性检验,趋势变率约为0.7d/10a.
山西省 强对流暴雨 天气气候特征 年际变化
陈二平 武永利 杨爱琴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2 山西省气候中心,太原,03000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0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