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南部一次春季暴雨过程的结构特征及落区分析
利用NCEP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华北东南部地区(晋东南、冀南和鲁西北地区)的一次春季强降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高空冷空气、南支槽和低空低压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的;从南海到华北南部的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850hPa上的θse能够很好的指示暴雨带的移动;700hPa上的强烈垂直上升运动,以及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是造成暴雨的有利物理量场特征.600hPa以下为强辐合区,以上则为强辐散区,大的正涡度区位于500hPa以上,这种结构配置成为北方春季暴雨发生的有利的动力机制.
春季暴雨 结构特征 物理量场 落区分析
董春卿 赵彩萍 张军 郭媛媛
太原市气象局,太原,030082 山西省气象台,太原,03000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