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两场突发性暴雨的分析
对发生在黄土高原山西太原,2005年8月16日和2007年8月7日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多普勒雷达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不同环流形势的暴雨过程影响系统不同,8月16日冷锋过境后受太行山阻挡呈准静止状态,冷暖气团对峙、交绥是产生暴雨的主要原因;8月7日前倾槽形成对流不稳定与300hpa急流出口左前部的辐散抽吸叠置,产生暴雨天气.(2)与850hpa低涡中心对应的前期非降水涡旋状辐合速度场可作为强降水的预警手段.(3)低层暖平流加辐合和高层辐散叠加的多普勒雷达速度场对大范围强降水发展、维持、消散具有很好的预报指示作用;逆风区、中尺度切变线、辐合线在强降水临近预报中有明确的指示意义.(4)雷达风廓线产品可分析出低空急流在夜间产生并加强,导致了大暴雨出现在夜间的现象;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冷空气分别从不同高度入侵.
暴雨 涡旋状辐合速度场 中尺度系统 低空急流
贺建中 荆肖军 李鸽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局,03008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2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