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9年7月山西省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2009年7月山西省的两场区域性暴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具有明显差异,冷空气的强弱、副热带高压的动态以及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与暴雨的强弱关系密切;暴雨落区与能量锋区、湿度锋区、潜能锋区有一定关系,垂直上升速度、水汽通量散度的大小与暴雨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两次暴雨的回波特征基本一致,回波均呈片状,降水回波都基本布满了整个探测范围,为大范围的层状云降水回波,零速度线均穿过雷达站,并呈正”S”型;两次暴雨过程都属于层状云降水同时伴有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中尺度对流云团都是由低涡切变云系激发而成,后者的暴雨云团对流性较前者稍强,但影响暴雨区的时间短,所以虽然后者的降雨峰值较大,但从整个暴雨过程来看,无论是暴雨范围还是暴雨强度上都要比前者要弱.

暴雨 物理量场 卫星云图

李新生

山西省气象台,太原,030006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8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