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种修改的非地转湿Q矢量

本文首先回顾了非地转湿Q矢量研究工作进展,介绍了各种非地转湿Q矢量计算表达式之间的差异及各自诊断特点,并指出它们在计算上都需要两层资料,有的甚至同时还需要前、后时次资料.然后,结合1991年7月5日-6日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针对大尺度稳定凝结潜热(Hs),比较分析了仅需要一层资料与需要两层资料的不同计算方案对Hs以及Hs拉普拉斯项(Hd/Cp·p▽2h(Hs))计算结果的影响.接着,从考虑大尺度稳定凝结潜热作用、准静力、无粘性摩擦、f平面的p坐标系的原始方程组出发,得到一种修改的非地转湿Q矢量(QN).与现有的各种非地转湿Q矢量不同的是,QN矢量计算仅需要一层资料,这延续了传统准地转Q矢量在计算上的优越性,同时,QN矢量考虑了非绝热加热作用,且完全用实际风计算,从理论上讲,与当前各种非地转湿Q矢量具有相似的诊断特性.具体比较分析也表明,利用一层资料计算的非地转湿Q矢量(QN)与利用两层资料计算的非地转湿Q矢量(Q*)诊断能力是基本相当的,从某种意义上讲,QN矢量概念的提出实现了对非地转湿Q矢量的一种新诠释.最后,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非地转湿Q矢量 大尺度稳定凝结潜热 梅雨锋气旋暴雨

岳彩军 寿绍文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 200030 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6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