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季云南一次由MCC引发的暴雨过程分析
利用卫星云图、常规天气资料及物理量场资料等,对2009年6月25日夜间到26日上午云南省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引发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的强降雨是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对流云团合并加强生成的MCC影响造成.MCC从生成、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5日18~21时为生成阶段,此阶段滇东北与滇东南的云团合并形成MCC的雏形.22~05时为MCC的发展成熟阶段,TBB下降明显,强度增强,中心最强区域TBB值低达-87℃,处于MCC强区域的曲靖沾益00~01时1小时降雨量为60mm,25日23时到26日02时沾益3小时合计降雨量达129mm.06~09时为MCC的减弱、消散期,TBB逐渐升高,降雨也随之减小并结束.MCC从生成、持续到消亡生命史长达10多个小时,强降水出现在MCC发展成熟阶段.MCC发生于500hPa四川东南部和云南东部的槽区,700hPa切变线东南侧.MCC发生区低层水汽条件较好,700hPa相对湿度大于90%,T-Td≤2℃,最大比湿达12g/kg,为MCC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25日08~20时云南上空总能量逐步增强及不稳定能量的积聚,为MCC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MCC发生区θse值达86℃,△θse<-5℃;云南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逐步加强,98~102°E范围正涡度区中心值由08时的8×10-5·s-1增大到20时的24×10-5·s-1,高层500~100hPa的负涡度区也明显加大,最大负涡度区位于500~400hPa,中心最大值为-44×10-5·s-1;850~100hPa大部都处于明显的上升运动区,最大的上升运动区在700hPa,中心值达-48×10-4hPa-1.s-1,为MCC生成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暴雨 诊断分析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黄慧君 钟爱华 李庆红
云南省大理州气象局671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