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改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农村气象灾害及防御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给出了农村气象灾害的定义,指出农村气象灾害具有频发性、连锁性、突发性、高影响性和周期性的特征,其后果是能造成农村人口生命财产和农业的损失.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有经济和社会学上两方面的意义,在目前气候变暖的情形下,农村气象灾害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带来的威胁更加严重,它和农村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靠天吃饭、农村人口众多等实际问题造成的对气象灾害的脆弱性有关.农村气象灾害还表现为灾害链,认识各种灾害链及其表现形式,对于因地制宜指定防灾抗灾对策有指导意义.农村气象灾害防灾要点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防灾意识,即气象灾害造成的灾害严重程度跟人们的防灾意思强弱关系密切;二是服务主体结构,政府下面设有不同的专业部门,要按部门职责,建立分灾种的指挥协调主体;三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缺乏有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机制;四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需要的硬件御灾能力、联动处置能力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力亟待加强;五是防灾减灾服务措施要与气象灾害的周期性相对应.在倡导预防为主的防灾理念下,上一次防灾工作的结束,就是下次防灾工作的开始,灾害防御工作必须常抓不懈.美国政府部门在防灾应急管理中的基本做法和德清县在农村防灾公共服务上的”三延伸”新模式对做好农村防灾减灾服务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本文就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出三点对策:一是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意识的培养;二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气象灾害预防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三是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农村社会 气象灾害 应急管理 服务质量

李龙 凤宝文

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24200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9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