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成因与应对
自2009年秋季以来,严重旱情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6130多万人受灾,于此次西南旱灾的原因分析.大多数旱灾原因分析都限于对现象本身的描述;少数涉及原因的分析.干旱的原因有地理、人为、环境、气候等,对于较大的干旱人为原因都是很微小的,主要还是地理环境、气候等.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影响着气候的变化.太阳黑子量存在着时间的周期性,两次极大间的间隔平均为11.2年,叠加有一个为期80年的低幅度的周期.俄国施维多夫教授在研究旱灾的周期性时,从一些老树墩上的年轮发现,年轮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相等的,而是有疏有密,疏密的程度大致11年变化一次,即与太阳黑子周期对应.不同纬度之间干旱程度有不同,根据不同纬度对太阳黑子量和降水量的观测,太阳黑子随着纬度的变化成周期分布,降水量随纬度也存在周期分布,并且它们的这些分布都存在相关性,因此据分析此次的干旱很大程度上与太阳黑子有很大关系.此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也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重要原因.面对干旱当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干旱影响评价是制定应对行动措施的基础,通过建立不同的干旱指数来描述干旱;通过气象监测、水文监测和地下水的监测来预报干旱;制定干旱规划防御干旱,这些措施都能较好地应对干旱.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干旱预报的判别依据,通过建立地下水监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依据,为干旱预报提供判别依据.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监测监督,不断开展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为干旱应急提供水源保障.
太阳黑子 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 原因分析
潘来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气象局,5534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