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害风险评价与分区

本文以衡阳、老河口、南昌和杭州4地区的田间试验数据对ORYZA2000水稻模型进行了调试,用调试好的模型分别以衡阳地区代表湖南省、老河口地区代表湖北和安徽省、杭州地区代表江苏省和浙江省、南昌地区代表江西省,模拟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年日最高温度平均值(Y0)及各站各年7月下旬-8月上旬日最高温度条件下的水稻产量(Yi),(长江中下游水稻一般为早稻、一季稻和晚稻,早稻和一季稻由于其抽穗、开花和灌浆时段多集中于7月下旬-8月上旬易遭受高温热害,晚稻抽穗、开花和灌浆期一般集中于8月下旬-9月中旬受高温热害的影响较小,所以本文主要研究7月下旬-8月上旬的高温热害致灾情况.)计算Yi相对Y0的产量变化百分率X%.如果X%≥0,说明该站该年未遭受高温热害,如果X%<0,说明该站该年遭受了高温热害,此时的X%称作灾损率.根据该地区灾损率的时空分布,计算了该地区高温热害的概率和高温日数.根据风险评价理论,风险一般由脆弱性、危险性及暴露性等因素构成,由于各站平均灾损率表明了该地区财产的伤害和损失程度,所以用灾损率表示风险形成的脆弱性;各站概率表明了该地区财产遭受损失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故用概率表示危险性;7月下旬-8月上旬≥35℃的日最高温度日数表明了该地区农作物暴露于高温危险密集程度,故用该地区历年7月下旬-8月上旬≥35℃的日最高温度平均日数表示暴露性.采用三者相加构建风险指数.风险指数的分布显示:风险高值区并不分布在温度常年偏高的江西、湖南东南部及浙江西南部,而是分布在常年气温并不经常偏高高,但个别年份突然较高的安徽、安徽周边及湖北北部地区.风险中度偏高值区分布在浙江省、江苏西部及南部、安徽西部及南部、湖北中部及东部、江西北部.风险中度偏低值区分布在江苏省自北向南的中部一带、湖北南部、湖南东北部及江西中南部一代.风险低值区仍然分布在常年温度不高,个别年份也不高的湖南西部山区及江苏东北部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高温热害 风险评价 分区方式

刘伟昌 张雪芬 余卫东 薛昌颖 王登琪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450003 泛区气象局,泛区,466632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北京,100081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450003 泛区气象局,泛区,466632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