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陕西省导线覆冰厚度区划

本文论述了陕西省导线覆冰区划的技术方法.通过介绍气象站电线积冰资料、观冰站点导线覆冰观测资料的获取方法以及积冰的物理模型,论证了气象台站电线积冰观测与导线路覆冰观测的等效性.根据2007年1月-3月、2007年10月-2008年3月甘肃华家岭和宁夏六盘山两个地区10米、5米与2米高度、LGJ–400与LGJ–185导线(直径分别约为26mm与18mm)、杏园、北城铺、白石咀、瞭望台、保石梁、永寿梁6个点2m观冰架的LGJ–400导线与8号铁丝(直径约为4mm)电线积冰观测资料,研究了标准冰厚与导线线径以及架设高度的关系.其中,LGJ–400电线标准冰厚是8好铁丝的0.56倍;标准冰厚是架设高度比的幂函数,.所推算的指数为0.35-0.45,考虑到推荐值仅为0.22,故文中取该指数为0.35.利用皮尔逊Ⅲ型分布计算了陕西10测站50年一遇积冰质量与标准冰厚,并用高度订正系数订正到15m、20m高度.通过与不同时期平均温度、湿度、水气压、降水量、风速以及海拔高度与电线积冰厚度分析发现,电线积冰厚度分别与1月平均风速、平均降水量、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并存在更为显著的2次多项式关系.利用二项式关系以及气象站1月平均风速、平均降水量可分别计算其积冰厚度;基于GIS系统利用SRTM 90m DEM以及冰厚与海拔的2次多项式公式计算陕西省90m×90m网格点的冰厚;利用反距离平方法将用风速与降水所算的冰厚插值到90m×90m网格点.最终取3种方法的平均作为陕西省不同地区的冰厚,并进行区划.区划表明,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为轻冰区,冰厚在10mm以下,其中,关中、汉中、安康及黄河沿岸大部分地区积冰厚度在5mm以下;白于山、子午岭地区、黄龙山为中冰区,秦岭山区、陇山、米仓山和大巴山海拔较高区为中冰区,积冰厚度在10-20mm;重冰区则主要在秦岭山区、米仓山、陇山和大巴山的高海拔区,积冰厚度在20-30mm;超重冰区则主要在秦岭山区和大巴山高海拔区的山峰上,积冰厚度在30mm以上并以太白山最大积冰厚度最大.

电线积冰 覆冰厚度 陕西省

吴素良 范建勋 宋丽莉 毛明策 孙娴

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710015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51008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