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南部首次飞机增雨作业分析
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气象干旱.位于川西高原南部的凉山、攀枝花等地旱情严重.为缓解旱情,地形复杂、气象条件多变的川西高原南部被首次划入飞机人工增雨区域.3月29日夜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川西高原南部采用液氮催化剂,实施了1架次飞机人工增雨夜航作业.分析发现,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生成-5℃、-10℃温度层高度等值线,从而拟定作业飞行高度,根据云图和雷达回波发展采用飞机人工增雨航线设计软件拟定作业飞行航线提高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决策能力.三站式的空地传输系统使得空中作业航线可以根据云中宏观观测结果、地面雷达回波演变情况等最新资料进行同步调整.作业后,采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利用作业后3小时降水量、6小时降水量,就作业区和对比区的面雨量进行区域对比试验,作非随机化统计检验,进行效果评估.此次作业影响面积34300km2,作业后3小时增水3430万方.评估完成后,将作业详细信息通过业务系统进行登记后可以实现查询、导出EXCEL表等管理功能.此次作业后,作业区的气象干旱等级有所降低,飞机增雨作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人工影响天气 飞机增雨 川西高原 业务系统
王维佳 耿蔚 孙林生 刘东升 刘建西 张顺谦 刘晓璐 张世林 王春国 罗可生 刘平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都,610072 四川省气候中心,成都,610072 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