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51年来淮南雷暴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本文使用淮南市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09年雷暴日、降水量和气温等日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淮南雷暴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雷暴与降水、气温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淮南地区属于多雷暴区域,淮河以南年雷暴日数最大值为52天,最小值为8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6.1天;淮河以北年雷暴日数最大值为55天,最小值为10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7天;年雷暴日数淮河以南少于淮河以北,南北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差1.6天;年际雷暴日数变化很大,淮河以北最大相差45天,淮河以南最大相差44天;淮河以南一年12个月都出现过雷暴,初、终雷及无雷期年际变化也很大;51年来年雷暴日数呈线性趋势减少,倾向率为-3.82--4.23d/10a,但2001年后年雷暴日数有逐步回升的趋势.南部的年雷暴日数线性变化趋势线方程为:y=784–0.382x,北部的年雷暴日数线性变化趋势线方程为:y=866.9–0.423x;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呈正态分布,雷暴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一年当中,7月份平均雷暴日数最多,12月份平均雷暴日数最少;四季分布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月平均雷暴日数与相应的气温、降水量分布曲线基本一致.

淮南 雷暴天气 气候变化

黄远山

淮南市气象局,232007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5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