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a来我国降雪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和逐日天气现象台站资料,在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相关分析将全国划分为八个降雪分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46a来,我国降雪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和长期气候趋势.降雪分布清楚地反映了我国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表现为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降雪多,南方主要的降雪地区集中的特点.总体上,在经向上相对西多东少,纬向上多雪区与少雪区相间排列.降雪比较集中的区域有四个:东北北部、东部和长白山地区,新疆北部及帕米尔高原西部,祁连山及西藏高原东部、南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通过5%显著性检验的气候趋势系数上分析,在空间上,新疆天山山脉及以北地区和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趋势系数是大于0.4,也就是说我国北方的最大积雪深度带地区降雪量是增加的,这些地区气候倾向率最大在12mm/10a以上.西藏高原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到唐古拉山东段附近,气候趋势也是正值,降雪量增加的幅度最大,大约有16mm/10a以上.另外,祁连山西部地区趋势也是正值,降雪是增加的.而西藏高原中部及其它地区,包括祁连山东部地区,降雪趋势基本都是负值,最大的负值中心在昆仑山东部和巴颜咯拉山脉接界的地区,减少幅度最大有16mm/10a.我国东部的河南、江苏和安徽北部一带,趋势系数为正值,降雪增加的幅度最大约为4mm/10a.云贵高原地区趋势系数基本在零值附近.长白山地区,陕西南部、湖南与江西交界的地方,降雪减少最大约12mm/10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河套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些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的广大地区基本都是减少趋势.在时间上,我国年平均降雪量总体呈弱减少的趋势.在气候增暖的背景下,处于高纬度的东北北区、西北西区也就是新疆北部地区降雪量是明显的增加趋势,且新疆北部增加的幅度最大,达0.3mm/a以上.长江中下游降雪减少的最大,达0.2mm/a以上,其次是西北东区和东北南区.华北降雪也在减少.西南区、高原区降雪也是减少.Mann-Kendall检验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新疆北部、东北北部发生了由少雪到多雪的突变,且目前增加趋势显著,其它分区没有突变发生.
降雪天气 气候趋势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气象服务
孙秀忠 罗勇 张霞
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