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气候变化对保定市冬小麦干旱的影响

通过调查保定市冬小麦种植现状和旱灾情况,明确了冬小麦是保定市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平均占总种植业的40%以上,而旱灾也是近14年以来主要的灾种之一,进而统计分析了保定市1955-2008年的降水、温度、农田蒸散量的变化情况.1955-2008年保定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1.9mm,在年际变化上呈现减少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来年降水量减少的非常显著,1999年-2003年的年降水量均远远低于平均值.1955-2008年多年平均气温为12.9度,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年代变化来看,平均气温由50年代的12.2℃升高到2000年后的13.8℃.气候变化呈现明显的干暖化趋势,这大大加剧了冬小麦干旱的威胁.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保定市多年平均日蒸发量为4.4mm,蒸发最强烈的月份是5月和6月.分析1955-2008年蒸发和降水的月平均变化可以看出,每月蒸发量均大于降水量,5、6月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明显高于其他月,6月蒸发量最大,而与降水量的差值最大为5月214.5mm.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特别是在冬小麦抽穗到收获的关键时期,蒸发量最大,很容易导致旱灾的发生.冬小麦多年平均生长期内降水量为105.9mm,而平均需水量692.0mm,存在586.1mm的用水缺口.进一步分析得出:冬小麦在其生长期内,播种到返青阶段需水量较少,同期降水量虽不能满足需要,但用水缺口较小;返青-拔节-抽穗阶段,保定正值春季,由于气温升高,大风日数多,使得本地的蒸发量巨增,降水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水量,两个生育阶段共缺水227.5mm;抽穗-开花-收获阶段是小麦的关键生长期,但此时处于保定的5、6月份,气温高、蒸发量大,本阶段需水量占全生长期需水的37.0%,而同期降水只有31.9mm,缺水达165.3mm.因此针对本地的气候变化特点,调配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用水,进行合理灌溉是避免冬小麦干旱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最后根据实地情况提出了抗旱减灾的对策.

气候变化 年平均气温 冬小麦 农田蒸散量 干旱

贾桂梅 黄鹤 卢建立

保定市气象局,河北保定,07100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