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用物候指标进行气候调查的初步研究

利用物候指标对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为编制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科学地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以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1”.山西由南至北地跨六个纬度线(34°34′-40°43′)海拔平均高度在1000m以上,相对高差达2800m(245-3058m),山地和丘陵面积占80.3%”2”.由于地形地貌特殊,故气候类型十分复杂,素有”十里不同天,一川百候图”之说.介休市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境内山多、川少,呈东南高西北低阶梯状分布”9”.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气候类型较多,为了澄清全市的气候资源,栗锡龄多年来坚持在山西省介休市开展物候观测,利用农业区划系统在介休市设的农业地面动态监测网络:分区定点定位进行物候监测.具体方法是:首先依据不同地形地貌、海拔高度与区域小气候,将介休市划分为山区、丘陵区、平川区三大区:和东南山区、绵山区(西南山区)、东部丘陵区、西部丘陵区;平川南部清水地区;平川北部汾河水地区等六个亚区”10”.在上述各区内共设33个观测点,固定专人对界限温度等具有指标性的133项物候现象进行认真观测记载,最后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澄清了以下一些问题:1、以海拔高度推算各地的气候有失偏颇;2、在海拔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介休市东部气温明显高于西部;3、丘陵山区气候更是十里不同天.这些分析为编制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科学地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利用物候指标对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是一项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论何地,只要按照物候观测规范认真准确地观测,严格掌握物候指标进行检测,便可获得当地的气候资料,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地指导生产、指导防灾减灾以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推而广之,按照物候观测规范,认真准确地观测,严格掌握物候指标进行检测,获得当地的气候资料,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地指导生产、指导防灾减灾以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

农业区划 物候指标 气候调查

赵海英 黄磊 陆春花 栗锡龄

山西省介休市气象局,山西介休,03200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4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