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西走廊中部气候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应用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处在全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二山夹一川”的地形轮廊特征明显.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显著,干旱、霜冻、风沙等灾害频繁,气候条件对农、牧、林业生产影响较大,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较低.相关研究表明,干旱地区的气候资源可利用潜力大,故本文应用张掖市六县(区)近50年的实测气象要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走廊中部具有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冷热悬殊、热量分布差异明显、降水稀少且变率大、山区水资源较丰沛、气候分区多样、农业类型复杂等特点.根据气候资源特点,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一)利用资源优势,分区发展,因地制宜建立商品种植基地走廊中部地形地貌差异较大,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分区发展,巩固平川灌区,发展冷凉灌区,稳定山区林牧业.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建立商品生产基地.(二)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加大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利用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压缩夏粮面积,扩大秋粮面积,夏秋比调整到6︰4;沿山区压缩小麦面积,增加豆类、马铃薯等肥茬作物,发展节水高效的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三)实施节水农业,开发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河西走廊水资源严重短缺,必须加强黑河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农田基本建设;综合集成常规节水和高新节水技术,实现产业节水;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等手段,实现以水权为核心的管理节水;开展祁连山区水汽输送特征、地形云与降水宏微观结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和机制的研究,开发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实行开源节流并举.(四)完善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气候观测系统、气象卫星系统、天气雷达监测系统、农村和重点林区气象站网等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完善预警预报服务体系,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和精细化预报水平,加强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定量分析评估研究,建立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及农业气候资源信息平台,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五)提高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开展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研究;开展农业系统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性的综合研究;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适应性论证;开展农业区域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良种引进等气候可行性论证;对气候资源敏感的开发利用工程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价工作;加强农村风能、太阳能等开发利用试验示范,提高气象能源利用率.

河西走廊中部 气候资源 资源开发

殷雪莲 贺建锋

甘肃省张掖市气象局,甘肃张掖,73400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