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气象经济中国生长的病理切片报告

”天”字号诉讼案--这起反映气象专业部门与短信运营商之间围绕气象信息资源发生的利益争夺系列官司,引起法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引发了对我国现行商业气象管理体制涉嫌”高度垄断”的热烈争议.自然也引发出了中国商业气象在新形势下如何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为按照现行的法律,我国不允许私营气象公司的存在,各级气象台站是惟一有权制作和发布气象预报的单位,气象预报的原始提供者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同时,我国各级气象局拥有气象行政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在这种背景下,垄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气象信息及其衍生业务类的商业气象服务已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变迁,社会环境和公众需求也演化出了众多全新的图景.而受国际商业性气象服务影响和启发以及我国商业性气象服务市场巨大潜力的诱惑,社会上对气象服务市场化的呼声日渐强烈,民间资本在探寻新投资领域的过程中也萌生了进军商业性气象服务业的蓬勃欲望和动机,气象系统若仍以行政管理、公益事业和企业经营三位一体的角色自封自得,将如何确保自己在今天迅猛发展而又态势千变的气象事业新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且能更施益于民?这已成为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事实上,由于自然形成的垄断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切身的权益考虑,国有气象管理部门及其下属商业气象服务组织已经在未必完全自觉的状态下作茧以自缚.这些肇源于”垄断”吐露的”丝茧”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幕景衬托下反衬出其凸显弊端,在众曰不道而己独自得状态中”温柔绞杀”了气象事业的生命力.以致使我国商业性气象服务虽经20多年经营,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美日等国已跨入了公认的发达阶段.在已经到来的以”WTO”为大幕的世界性竞争中,我国的商业气象服务领域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任何一个改革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这也是历史上历次改革总是步履蹒跚的根源所在.中国商业性气象服务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节骨眼上,需要一个形而上的、超越自我的战略思考,需要有一次系统的制度创新,需要一次破茧化蝶式的新生!

商业气象 制度创新 管理体制

陈继华 徐文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