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江苏省太阳总辐射气候变化特征及区划分析

本文利用江苏省三个辐射观测站的历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总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总辐射的地域分布特征及空间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太阳总辐射在年代际变化上呈下降趋势,其逐渐减少的原因与人为排放气溶胶的浓度增加有关.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特征是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其中5月和7月出现峰值,6月略有下降.在地域分布上太阳总辐射分布形势大致是北高南低、西弱东强,位于淮北地区辐射量较大,长江以南辐射量较小.然后根据南京、吕泗、淮安1993~2008年各月的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3站各月的经验系数a、b,并用全省各市、县气象台站的月日照百分率多年平均值与当地的月天文辐射平均值,按照相关系数最大的原则代入相应回归方程,求算出各市、县水平地面的月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后,根据求算的江苏省各地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将太阳能资源划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一般区、较少区四个区域.通过分析,江苏省太阳能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具有发展太阳能利用事业的潜力,尤其是在江苏的中北部地区,如果选择在江苏省开展太阳能资源大规模利用时,应首先选择Ⅰ级(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发电或热利用.在Ⅱ级和Ⅲ级地区太阳能资源也有比较大的利用前景,可开展农业温室、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备用通讯等.对于位于江苏南部的Ⅳ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一般只能小规模、季节性或临时性的利用,可以在该区域推广应农业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

太阳总辐射 气候变化 区划分析

王苏 唐宇 赵秋荣 吴春晓 张革新

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淮安市,223001 江苏省吕泗国家基准气候站,吕泗,214078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9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