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闽北罕见冰雹过程CINRAD回波特征
2010年3月5日下午到夜里,福建省西北部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冰雹等强对流过程.福建省南平市(俗称”闽北”)10个县(市、区)中有8个出现了降雹天气,部分乡镇遭受雷雨大风的袭击.其中,邵武市的肖家坊等地冰雹最大直径达50mm,政和县杨源乡和镇前镇有2个村庄受龙卷风袭击,造成房屋倒塌,压死2人,受伤12人.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因降雹强度大、范围广、降雹持续时间长等原因,给闽北带来非常严重的灾情,尤其是邵武市、政和县两个县市受灾最为严重.此次降雹属于南支槽型中的低空切变降雹.3月5日08时500hPa中高纬地区为一槽一脊型,阻塞高压位于乌拉尔山脉附近,贝湖低涡东移至东北地区,低涡南侧的高空槽南伸至河套地区;位于110°E附近的南支槽位置少动,且明显加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20°N以南地区;在南支槽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有一支≥32m/s的西南风高空急流,急流中心在闽北邵武上空,达38m/s;闽北处于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中.850hPa在湖南境内有一144的低涡中心,低涡切变东南侧有一支≥20m/s的西南风低空急流,急流中心在赣州,达24m/s;闽北处在切变南侧的西南气流中,有风速辐合.地面有较强冷空气南下,闽北地区处于倒槽暖区内.从邵武探空资料看,0℃层高度为3846m,-20℃层高度为7071m,有利于冰雹云生成;K指数为36,Δθse(850hPa-500hPa)为9.0,沙氏指数Si为-3.1,说明闽北上空是层结不稳定的;从T-logp图上看,低层有逆温层,层结曲线与露点曲线之间呈向上开口喇叭状,这种下湿上干的配置有利于产生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造成闽北降雹的雹云回波共有5块,其中,造成闽北明显降雹的雹云回波主要有两块,即雹云A、B.这两块雹云都在江西的宁都境内生成,先东北移,经广昌、南丰到黎川发展成为冰雹云后转偏东移,先后影响闽北中部的邵武中南部、建阳中南部、建瓯北部及政和南部等地,移动路径相似.雹云A是影响闽北最强的一块雹云回波,具有回波强度强、强回波区面积大、维持时间长、并出现”三体散射”、VIL”跃增”及速度”逆风区”等特征.
冰雹 三体散射现象 回波特征
余建华 邱泉成 刘东鸣 黄元森
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南平,353000 福建省顺昌县气象局,南平,353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6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