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一次暴雨空报及雷达回波特征初步分析
对2010年6月24日明显降水系统影响造成的暴雨空报过程,分别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动力因子、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方面初步找出这次降水过程比预报明显偏小的主要原因: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地面静止锋是造成桂林市夏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但降水系统的时空配置是否同步对于降水量级有很大的影响,这次过程就是各层降水系统在东南移发展演变过程中,高低层配置不同步、东西方强度发生变化,使桂北处于相对江西、贵州等强低涡辐合中心边缘的弱切变辐合区中,从而造成桂林市低层水汽辐合通量小、垂直上升运动弱、系统性降水云团范围小且强度弱,最终导致24小时雨量明显偏小.而平时基于是否有强降水天气系统影响本地、各数值产品是否达到暴雨指标的短期暴雨预报思路是导致这次暴雨空报的直接原因,由于大多数数值预报产品的时间分辨率为12或者24小时,对于更短时段内的降水系统变化及物理量演变往往容易被预报员忽略,当24小时预报中间时段系统发生变化时,容易造成外推失误,这也是预报员及数值产品在预报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更多的关注到更短时效的预报产品、多应用一些天气形势的预报经验比如东西方出现低压中心时两低之间的切变为本地提供的暴雨动力作用会明显减小等可能会使今后的预报做得更为客观.而上游邻近地区卫星云图强度及其造成的雨量实况也为本地未来24小时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降水系统影响该地区时,如果出到强降水云团及强降水,对于未来系统影响本地时相应雨势也会较强.另外,这次过程的雷达回波各产品显示的回波形状、范围及强度等也说明了整个降水过程中无短时暴雨及强对流的发生,为灾害天气预警信号的发布以及做好应急预警服务工作提供较好的指导依据.
暴雨预报 环流形势 物理量 红外云图 雷达回波特征
王艳兰 廖慕科 熊英明 蒋运志
桂林市气象局,5410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