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为定量评价气候要素对一季稻生长发育的适宜情况,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安徽省一季稻分区域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各要素逐旬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几何平均法建立了一季稻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结果表明:(1)综合气候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性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说明建立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应安徽省一季稻的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可以用之进行安徽省一季稻气候适宜性评估.(2)安徽省一季稻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比较大,降水适宜度较小,说明安徽省光热资源一般能够满足一季稻的生长发育,自然状况下,降水条件是一季稻产量形成的限制因素.(3)各区域的气候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沿淮气候适宜度下降最为明显;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降水适宜度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一季稻全生育期的降水适宜度由南向北呈下降趋势.(4)沿淮、江淮、沿江一季稻各发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存在相似的变化规律,即拔节孕穗期的温度适宜度比较稳定,且比其它生育期高,分蘖期的温度适宜度变化幅度较大,最不稳定;沿淮、江淮一季稻除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降水适宜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外,其它生育期均不显著上升.沿江一季稻除灌浆成熟期呈显著上升趋势外,其它各生育期无明显的上升下降趋势;除沿淮一季稻灌浆成熟期的日照适宜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外,其它区域各生育期的日照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而且大部分都能通过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沿淮一季稻拔节孕穗期的日照适宜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江淮区抽穗开花期的日照适宜度下降最为明显,沿江区灌浆成熟期的日照适宜度下降趋势为0.067h/10a,下降速率高于其它发育期.(5)沿淮、江淮、沿江一季稻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的变化趋势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一季稻 气候适宜度 生长发育

张建军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合肥,230031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6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