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气候干旱影响下的四川盆地玉米熟制布局与适播期探讨

玉米是四川盆地的主要旱地作物之一,四川盆地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干旱胁迫往往是影响当地玉米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1961-2006年四川盆地101个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春旱、夏旱、伏旱的发生频率和起始、结束日期,提出了四川盆地的玉米熟制区域合理布局,并初步确定了玉米的适宜播种期,为干旱影响下四川盆地玉米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四川盆地的春旱发生频率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起始期一般在3月上旬,结束期可至4月下旬左右;夏旱多发于盆地西部及中部偏北区域,一般起始于5月中旬,且自西至东起始期逐渐推迟;伏旱常发生在盆地东部,多开始于7月中下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初结束.根据四川盆地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特征,共划分了夏旱常发玉米生态类型区(Ⅰ)、伏旱常发玉米生态类型区(Ⅱ)及盆周山区高海拔玉米生态类型区(Ⅲ)等三类一级玉米生态类型区.由于玉米从播种到抽雄开花一般需70-80d的时间,而抽雄开花期为玉米的关键需水期,则春、夏、伏旱频繁连发的区域将是安排玉米播期需特别注意的敏感区域,于是将春、夏、伏旱具有较大发生频率的区域进行叠加分析,把夏旱、伏旱常发玉米生态类型区进一步细分成Ⅰ1、Ⅰ2、Ⅰ3、Ⅰ4和Ⅱ1、Ⅱ2共六个二级玉米种植类型区.各区域的玉米适播期建议安排如下:Ⅰ1区属春、夏旱高发区,夏旱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制约因素,玉米应在春旱结束、夏旱开始前(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播种;Ⅰ2区属夏旱高发区,玉米一般应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中期以前(春、夏旱间歇期)播种;Ⅰ3区属夏、伏旱高发区,玉米应以”躲伏旱避夏旱”的迟春玉米种植方式为主;Ⅰ4区夏旱一般、伏旱轻,玉米适播期介于Ⅰ1与Ⅰ2之间;Ⅱ1区夏旱一般、伏旱东重西轻,且在6月中旬以后常有连阴雨出现,玉米播种应以春玉米为主,躲开伏旱和阴雨的不利影响;Ⅱ2区属于夏、伏旱常发区,播期可安排在3月中、下旬,确保抽雄期发生在6月中旬左右土壤湿润条件较好的时间;Ⅲ区属于海拔多为800m以上的盆周深丘低山区,玉米生长受干旱影响相对较轻,只要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左右即可播种.

干旱 玉米 熟制布局 播种期

侯美亭 张顺谦 熊志强 延晓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成都,61007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6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