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为满足新时期抗旱业务工作的需要,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河南省各地区土壤墒情分布情况,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河南省2009年在作物地段布设了55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观测仪已经进行了出厂标定和现场标定.本文采用对比差值、差值概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09年10月23日至2010年2月28日期间DZN2(GStar-I)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观测资料与人工对比观测的土壤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了人工与自动站差值的平均、极大、极小分布,以及差值在不同数据段出现的概率、两种数据的相关等.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的一致性表现在30cm、40cm、50cm三个土层表现相对最好,20cm、60cm土层表现次之,而在10cm、80cm、100cm三个土层表现相对较差;尽管存在一定偏差,但整个对比观测时段内人工与自动站观测数据序列的相关性在各台站各层均表现显著;目前自动土壤水分数据可以在业务中辅助应用.分析结果可为评估DZN2(GStar-I)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的观测能力提供客观依据.

土壤水分 自动站 作物地段 对比观测

薛龙琴 冶林茂 陈海波 师丽魁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6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