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辽宁省水稻产区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
本文利用辽宁省1960~2009年4月至9月辽中、开原、大洼、东港、庄河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气温、降水、日照、冻土、无霜期等常规气象资料,对辽宁省水稻产区生长季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近50年水稻产区年平均气温、生长季平均气温存在冷、暖两个阶段.总体变化:在波动中均呈升温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03℃/10a、0.219℃/10a.其中生长季平均气温70年代处于50年最低,90年代以后增温明显,00年代处于50年最高.生长季≥5℃、10℃、15℃积温均呈增温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7.088℃/10a、57.046℃/10a、56.605℃/10a,增温幅度接近.近10年,积温≥5℃天数比多年平均约增加7d,≥10℃约增加4d,≥15℃约增加12d.辽宁省水稻产区生长季平均降水量为552~752mm,生长季降水量与年降水量逐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波动中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5.8mm/10a、19.3mm/10a.生长季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26.7h,近50年共减少133.5h.各年代呈递减趋势,其中80年代以后生长季日照时数均低于气候值.平均初霜见于9末至10月中上旬,终霜开原地区见于5月初,其他地区见于4月中旬.无霜期日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8d/10a.60年代年、70年代平均无霜期日数比气候值分别少8d、4d;80年代接近气候值;90年代、00年代分别比气候值多5d、12d.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在波动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6.2cm.其中60年代至80年代分别高于气候值(84cm)10cm、9cm、5cm;90年代、00年代低于气候值11cm、12cm.各地冻土下降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最大、最小值与气温的冷、暖期对应.
生长季 水稻产区 气候变化 辽宁省
孙丽 李岚 唐亚平 王艳丽 孙婧
辽宁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沈阳,11001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