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共49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每个干旱过程,进而得到各个台站每年的干旱日数,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及小波分析、滑动T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近50年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运用累积频率法对CI指数的阈值进行修正,修正前后值基本一致;安徽省常年干旱日数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特征,干旱频率自北向南递减;沿淮淮北及江淮之间东部地区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呈增加趋势,但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干旱日数EOF展开前三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为75%,第一模态全省一致为正,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第二模态零线横向将安徽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多(少)南少(多);第三模态零线横向将安徽分为三部分,两头多(少)中间少(多);干旱日数主周期为12~13年,次周期为2~3年左右,在12~13年的时间尺度上,近50年干旱日数经历了由少到多3个循环交替,此外,干旱日数在1968年前后存在一次突变.
干旱日数 时空特征 干旱指数 安徽省
谢五三 田红
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合肥,23003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