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南盛夏气温异常成因及预测研究

利用1951~2007年中国大陆160站和台湾地区3个代表站盛夏(7~8月)温度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台湾地区及其与华南大陆地区盛夏气温的一致性,华南地区盛夏气温异常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台湾地区及其与华南大陆地区盛夏气温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华南地区盛夏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近50多年来,华南地区盛夏气温变化,仍处在一个长周期中,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为气温偏低时期,70年代中期之后属气温偏高时期.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南海副高强度也偏强,亚洲大陆高纬度地区阻塞高压较强且呈带状分布,是造成华南地区异常热夏年的直接原因.反之,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南海副高强度也偏弱,欧亚高纬度地区为”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是造成华南地区异常凉夏年的直接原因.前期冬季是华南盛夏气温异常年份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差异最显著的季节,异常热夏年前期冬季北半球副高,尤其是太平洋副高、北非副高和北美副高强度偏强,北太平洋中部地区高度场偏低.异常凉夏年情况相反,北半球副高、太平洋副高、北非副高和北美副高各副高单体强度偏弱,北太平洋中部地区高度场偏高.前期冬季北太平洋中低纬地区西风环流强弱变化对华南盛夏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性.西风环流越强,华南地区盛夏气温越易偏高;反之,西风环流越弱,华南地区盛夏气温越易偏低.前期春季3~4月北非副高强度和4~5月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强度与华南盛夏气温关系密切.春季3~4月北非副高、4~5月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强度越强,华南地区盛夏气温越高;反之,华南地区盛夏气温越低.异常热夏年前期各月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的演变,所表现出的是厄尔尼诺事件特征.异常凉夏年与异常热夏年情况基本相反.所表现出的则是拉尼娜事件特征.只是该特征在前期2~3月更为突出.说明前期各月尤其是2~3月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型,对华南地区盛夏气温异常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华南地区 盛夏气温 异常变化 成因研究

任广成 沈爱华 令聪婧

中国人民解放军96631部队,北京,102208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200030 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94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