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区域梅雨的划分指标研究
为便于江淮区域的梅雨划定,更好地开展区域梅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在明确区域梅雨概念的基础上,选取江淮区域梅汛期降水变率一致的36个代表站点,根据梅雨的大范围持续性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连续5个滑动候满足候内雨日≥4的站点覆盖率指标,并结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提出了江淮区域梅雨入、出梅的确定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区域梅雨划分指标,进一步分析了江淮区域梅雨特征量的气候特征,并与已有的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定义的区域梅雨指标既考虑了梅雨系统大范围持续性降水的天气现象,又可反映典型梅雨系统的高低层环流配置及梅雨的降水条件,能较好地描述梅雨的区域气候特征.(2)本指标确定的多年(1961~2006年)平均的江淮梅雨入梅时间为6月18日,出梅时间为7月10日;梅雨期为6月18日~7月9日,梅雨期长度为22天;梅雨量为184.2mm/站;梅雨强度为8.37mm/d/站.文中确定的区域梅雨在入、出梅的气候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及异常梅雨等方面与已有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基本一致,但本文的区域梅雨入、出梅与大气环流季节性调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且采用江淮区域空间分布均匀的30余个站点来描述区域梅雨更具代表性.(3)梅雨区涵盖从长江中下游到淮河的大片地区,而历年区域梅雨的雨带位置、雨量等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一致的变化.当江淮区域进入梅雨期时,梅雨雨带对各省、市的影响时段和空间范围可以不相同.因此,江淮区域梅雨的划分及各省市的已有梅雨诊断标准,可分别确定区域梅雨期及局地梅雨影响时段,前者是气候学概念,后者是天气学概念.区域梅雨期的确定一方面可对各省市的梅雨预报和诊断起参考和指示作用,另一方面可改善梅雨预报的服务效果.所以,本文确定的江淮区域梅雨期的划分方法,条件较为简单,实际应用较为便捷,具有较好的业务应用潜力.
江淮地区 区域梅雨 划分指标 诊断标准
梁萍 丁一汇 何金海 陈伯民 雷小途
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200030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20003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2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