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技术

本文在综述我国北方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喜凉作物冬小麦、春小麦、马铃薯和喜温作物水稻、玉米、谷子、糜子等7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熟性、种植区域与面积、产量与品质等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并揭示了气候暖干化使春播作物播期提早,越冬作物播期推迟,生长发育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扩展,作物适生区域和种植面积发生重大改变,品种熟性向偏中晚熟高产品种发展.对作物气候产量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雨养农业区的作物气候产量影响严重,尤其对不够耐旱的小麦和玉米的气候产量受影响最大;对较耐旱的谷子、糜子、马铃薯等影响较轻.从作物属性而言,对喜温作物水稻、玉米和越冬作物冬小麦有利于气候产量提高;对喜凉作物春小麦和马铃薯的气候产量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提出了应对气候暖干化的技术措施,为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北方 气候暖干化 粮食作物 气候生态适应性 应对技术

邓振镛 张强 王强 倾继祖 黄蕾诺 刘文婧 徐金强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甘肃省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