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勤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的风场演变

利用2008年4月20日民勤风廓线仪探测沙尘天气的风场资料,分析了民勤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前后三维风场演变特征:沙尘暴发生前,地面5m、10m高度处的水平风速均在0.5~2.5m/s之间,温度出现先递减后递增,相对湿度出现双峰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低层1500m以下为下沉气流控制,其高度抬升趋势明显,2000m高度以上为上升气流所控制,其高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气流内出现了结构复杂,呈现多中心结构的低空急流.沙尘暴影响观测区域的当天,地面风速增加明显,其值在2~5m/s之间变化,温度递减率为1℃/h,相对湿度逐渐增加,自地面到高空水平风速出现了中间小两头大”哑铃状”3层配置,并且风向出现了明显的切变,切变线的高度抬高趋势明显,其位置正好处在地面至高空风速明显减小的”过度带”区域,整层大气均为上升气流控制.沙尘暴减弱至消失阶段,地面风速呈波浪式减小到1m/s以下,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自地面到高空的水平风速由中间大两头小的3层以及整层大气为下沉气流控制逐渐转为低层风速较小,高层风速较大的两层,且大风速区的高度抬升明显,整层气流为上升气流控制,其高度逐渐增强,由此引起的对流明显减弱,大气出现趋于较为稳定状态.

沙尘 天气过程 三维风场特征

孙旭映 李耀辉 段海霞 杨启国 张良 韩晖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8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